从2004年5月到2012年5月,浙江省嘉兴市在公共事务信息系统建设这条创新之路上已经走了整整8年,成功地建成了一套以社保经办服务为核心,涵盖民政、计生、卫生等政府公共事务服务内容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局是项目业主单位和系统主管部门,局长于霞芬的突出感受是:“信息化是龙头,引领所有管理工作,从业务流程再造,到管理手段提升,再到风险防范控制,涵盖了对基金、参保人员和内部工作人员的全方位管理。”
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与嘉兴市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不谋而合。2011年,嘉兴市明确用5年的时间,建设成一座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智慧城市”。作为民生事业的主导者,社会保障以信息化为笔杆,交出了一份“智慧”的答卷。
自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以来,社保基金安全就是一根高压线,内部控制层层交叉,外部监督环环相错。但即便管理手段不断创新,由于社会保险业务链较长,牵涉人员较多,仍不能彻底消除基金被侵害的可能。
在基金安全这道题目中,信息化通过“蛛丝马迹”找到了一条解题思路。
2010年5月28日,嘉兴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从内部管理方面,它为防护基金安全带来了什么巧妙的手段?
在记者的要求下,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局征缴二处负责人点击进入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她随机找出一位当天办理业务的退休人员潘惠明。在网页中,潘惠明曾经的工作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数额、退休管理等信息,一目了然。并且,在最容易出风险的养老金计算环节,比如养老账户信息和养老指数维护,凡是经办业务的前台工作人员,操作日期和姓名都在后面一一标明。
“万一有人想卖人情,在养老金计算这些办理环节动手脚,我们都能通过操作日志上的蛛丝马迹查出来。” 征缴二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打通前台和后台,犹如架设了一座长明灯,前台的任何操作痕迹都摆在明处。确保基金安全需要多方着力:廉政教育、社会监督……而通过信息化的操作日志,实现了技术手段防护基金安全,使基金又加了一道安全锁。于霞芬坦言,“这让我的管理更安心。”
没有精确管理,再好的政策也难落地。由于种种原因,嘉兴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存在重复参保现象。尤其是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缴费原则是个人负担和财政负担相结合,重复参保意味着政府的重复补贴。在核心平台3版没有上线时,社保几个险种分散在不同系统操作,造成“不同人、不同城、不同库”,一个人有好几条信息,比对重复参保的工作耗时费力。嘉兴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后,养老(包括企业养老、事业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5项社会保险业务在同一个平台上运行,实现了各险种管理统一征缴、分类支付,形成了“一站式”社保业务经办模式,市本级基础数据库终于实现“了同人、同城、同库”。
“系统运行起来,最大的效果是原来不对称的信息对称了,需要勘误的信息一一核实了。2010年,市本级首次清理的历史数据涉及3万多人共6万多条重复信息。”于霞芬说。
一个系统的运行,不仅解放了人力物力,还帮助政府甩掉了隐形的压力。
信息化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因为只有掌握了准确的信息,才能制定好的政策,社会管理的成本也才可能降低。2004年,嘉兴市刚刚筹建公共事务信息系统时,就瞄准了构建市民基础共享数据库、信息交互中心这一目标。几年下来,信息平台横向连接了公安、财税、民政、卫生、计生等十几个部门单位,汇集了全市450万常住人口的个人公共事务信息。这一做法,相当于一个部门可以共享多个部门的数据信息,扩大了可利用的资源。
这种囊括每个人、管理到个人的信息系统,让政府部门还尝到了意想不到的甜头。
外来人口参保一直是各地扩面中难啃的硬骨头。但在嘉兴,由于新居民事务局将外来务工人员的相关信息交换共享到公共事务信息系统共享数据库,社保部门通过信息比对,就可以轻松地掌握外来人口的数量及参保情况。
打击违法犯罪是公安部门的职责,而漏网的逃犯让公安部门十分头疼。社保局的核心平台3版信息系统设置有身份证号码校验功能要求,办理参保必须提供真实的身份证号,这就使个别企图用伪造身份证参保的逃犯不能进入系统。由此一来,公安部门与社保部门进行数据比对,就可以轻松地查到在他们那里备案通缉的逃犯。近几年来,嘉兴公安部门已通过市民公共事务共享数据库的共享数据破获了多起案件。
信息化使政府部门的管理如虎添翼,提升了社保部门管理民生事业的智慧。与此同时,由于信息手段变革了整个社保部门的管理方式,给参保人群也带来看得见的方便。单位和参保人员只需在一个窗口、填一张表格就可以办理所有险种的参保手续,改变了以往让参保人员“楼上楼下反复跑、不同窗口重复等”的现象,简化了手续,提高了效率。
信息化建设使嘉兴市的社会保障事业更加“智慧”,反过来,政府部门对信息建设的认识也更为透彻。于霞芬说,“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数据。”
担纲嘉兴社保信息化的核心平台3版是国家人社部推出的统一应用软件,结合嘉兴对精确管理的业务需求,核心平台的前台技术支持商浙大网新实施了系统的本地化开发。精致、精细、精确,是业界对嘉兴社保信息系统的评价,体现在业务覆盖上,嘉兴目前所有的社保险种(即便是只有几百人参保的医疗老办法享受人员)全部系统内运行;体现在人群覆盖上,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数据信息在系统里全部有据可查;体现在管理细节上,诸如过细的工作日志、必须是符合身份证号码编排逻辑的18位数字才能实现参保登记等都是系统本地化独具匠心的设计。管理精确的理念,对系统建设提出了精细入微的要求,精致的信息化建设助推了精确管理的实现。在嘉兴,技术和业务实现了完美结合。
据介绍,下一步,嘉兴市将启动三期的完善工程,主要对前期已建成的系统做全面的优化完善,使之运行更加高效、安全和稳定;同时将系统的应用区域从市本级纵向延伸至全市域。强化镇(街道)社会事业所的服务功能,夯实以社保工作为核心的公共服务网络基础,建立起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事务服务管理运作体系。
信息改变世界,也改变我们的生活。在社会保障事业中,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引进,看似一个小小的数据,引发的却是转变管理方式的蝴蝶效应,收获的则是政府部门管理更加高效、老百姓生活更加便捷。(摘自《中国劳动保障报》5月29日第4版,记者 张春红 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