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详情
专题采访|“区块链+数字政务”应用如何赋能数字政府建设
2022-06-09

从2019年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到2020年两会中热度上升,再到2021年政务上链在各地数字政府建设中落地实践,作为底层技术的区块链由党和国家关注的热点、焦点,快速叠加渗透到各类政务服务应用场景中,其价值和影响力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依托区块链去中心化、过程存证、不可篡改、安全可溯等技术特征,打造基于可信身份的政务服务空间,高度契合了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数据共享与服务融合的政府数字化发展需要,同时也使区块链技术通过数字身份、信息存证、智能合约、药品溯源等可信服务推广开来。


网新软件如何把握区块链在政府数字化领域的应用机会,实现“区块链+数字政务”的创新突破?搭建了哪些数字场景?又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采访了网新软件研发中心技术总监李建东,下文是他的分享。


Q1: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政务应用场景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在政府数字化建设中,哪些场景适合应用区块链技术?


李建东: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数据库,通过点对点、数据加密传输机制,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以很好地衔接底层政务数据可信价值传输,发挥数据共享、数据确权、数据溯源的桥梁作用,帮助构建可信政务共识,解决多跨协同可信数据交换与共享的痛点。


在数字政务领域比较适用于数据共享、数据溯源、电子证照、电子票据、业务协作、司法存证、资金监管以及数字身份等增强信任的应用场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数字政府”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助力可信“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微信图片_20220614165102


Q2:区块链技术如何与其他信息技术结合服务于数字政务,实现链上链下的数据协同?


李建东:区块链技术作为位于底层的增强信任技术,天然地具备与其他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能力,可以与各类依赖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信息技术配合实现具体业务场景的需求。但区块链技术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也决定了占用存储空间特别大的数据不适合直接上链,如视频、图片、文件、海量日志明细等。因此,需要清晰把握链上链下数据边界划分,实现链上链下各信息技术协同是数字政务安全共享的需要,也是区块链技术实现高性能、大规模落地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技术上主要通过链上存数据哈希值,链下存完整数据这种协同方式,如通过预言机解决了链上获取链下可信数据源的问题,在智能合约和外在真实世界之间架一副桥梁,利用存储证明打通可信存储,解决链上存储容量有限、存储代价高的问题,通过链下计算赋予区块链更强的计算能力。


Q3:网新软件在“区块链+数字政务”领域搭建了哪些应用场景?在推进过程中,存在哪些难点?


李建东:网新软件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在政务服务底层共识机制和应用支撑体系上持续深耕,公司参与建设的江苏省人社区块链电子合同应用,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特色领域试点。同时,在区块链电子签章、区块链医用耗材溯源、区块链电子证照、区块链政务数据共享、区块链就业补贴、区块链技能培训等方向也创新拓展了相关应用场景,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微信图片_20220614165114


政务服务群体大、涉及面广,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政务的应用普遍面临规划不统一、标准欠缺、可扩展性不高、“上链”难度大、管理不适应等挑战。另外,关于安全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同样不容忽视,需要在数据跨域共享、互联互通、高效信任、安全可控等方面加强统筹,逐步推进政务区块链的体系化升级。网新软件通过自身信息技术上的优势,快速实现了不同信息技术的高效整合,在政务领域各类应用场景下,降低“上链”难度,提升了链上数据的管理能力。


Q4:针对当前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政务领域的应用,您认为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有哪些?


李建东:随着政府数字化、数智化水平不断提升,“区块链+数字政务”作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未来将围绕以人为中心的全场景闭环服务,重构数字政务的信任机制,促进可信信息价值流动,从加密算法、数据模型、数据共享共治,以及顶层制度设计等方面多管齐下,夯实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制度基础,助力推进基于政务区块链的“数字政府”建设。


分享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