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先后下发了《关于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推进劳动关系三位一体信息化建设要求。
十九大高度重视社会治理问题,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对社会治理问题进行了阐述,劳动保障监察是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视域下,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劳动保障监察,按照“互联网+人社”、“互联网+政务服务”,以加强监督、规范执法、健立健全预警防控机制和服务便民为目标,构建智慧监察信息化平台。
在互联网渠道提供投诉、举报统一登记入口,简化信息登记流程。统一登记入口方式有手机APP、微信小程序、人社网站等。
接收各类渠道(含互联网渠道、12333、窗口等)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信息,将符合受理范围的举报投诉案件登记并快速流转,实现“一点举报投诉、全省联动受理”。
实现劳动监察案件受理、立案、调查、处理、结案全流程在线管理和实时监控。包括:受理和立案、案件变更管理、案件调查、案件审理、案件处理、结案(结果)反馈、结案归档等。
实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活动的全业务在线管理和实时监控。包括“双随机”执法检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书面审查等。
实现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监察基层网格人员两网化管理、全业务在线运行和实时监控。
实现全省劳动保障专(兼)职监察员、协理员队伍的在线统一管理管理。包括以下内容: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证件管理、装备管理、绩效管理等。
引入智能手机为劳动保障监察日常业务办理提供便捷、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实现劳动保障监察的在线移动办公功能,便于监察人员现场案件处理、证据上传、企业信用情况实时查询、监察案件指挥系统的定位跟踪及处理等功能,大幅提高监察的执法效果和办案效率。
在劳动监察讯问过程对劳动保障监察事件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保障当事人权益,接入读卡设备、开发语音询问笔录,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和办案能力,改进行政执法工作。
应用大数据技术,整合业务数据,汇集相关部门政务数据,建立适当的数据模型,应用数据挖掘算法,设计可扩展的预警规则体系,执行数据比对分析,生成分级预警排查单,及时发现和研判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促进业务办理更加精确。
将数据指标体系中动态监测、分级预警、分类处置的具体内容和工作成果专题化,点面结合从区域分布、行业分布、时间分布等维度多角度全方位实现自动分析比对,并通过图形化、数字化方式予以展示,定期形成数据分析报告,为形势研判、专项研判、超前预测和决策分析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