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新型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习近平在“十三五”规划中强调:“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网新恩普“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充分应用各类新型技术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去,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整合人社、医保、民政、信访、卫计委、公积金、残联等部门数据资源,汇集公交、公园、图书、餐饮、超市等商业信息资源,构建平台统一、渠道多元、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智慧城市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跨层级、跨行业、跨部门的民生服务,大幅提升政府政务服务、商业应用服务等领域智慧化水平,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从而为城市创造更智慧、更美好的生活。
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交换机制,实现对城市各行各业数据的抽取、反馈、纠错、复用等,构建成统一、标准、规范的数据资源中心,以此为基础满足城市各部门对人口、法人、地理空间等综合信息的共享交换的需求,支撑市民卡应用、数字医疗、综合治税、行政审批、数字城管、应急指挥、城市规划和辅助决策等典型智慧城市应用。
通过应用支撑层,对内与政务类、生活类、金融类和第三方应用等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实现服务平台与业务系统之间的协同联动;对外实现多种服务渠道的统一接入,为渠道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支撑。
以数据资源中心为支撑,加载各类应用服务,通过网站、移动APP、微信公众号、显示屏、自助终端等渠道直观明了地展现,构建“多方位、一体化、全天候、零距离”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服务对象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取合适的方式,获取各项服务。
构建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在保留各个部门本身行业特点和个性化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如系统接口标准、数据分类标准、系统展现标准等,在这些技术标准和流程的规范下,搭建统一的智慧城市服务平台,实现对应用服务的承载和功能的无限扩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的要求更高,并呈现出需求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通过“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将原先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服务渠道进行有机整合,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的对外提供各项民生服务,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又提升政府的形象、公信力和权威性。
网新恩普“互联网+”智慧城市从业务服务的形式上,统一对各种不同的渠道提供业务信息,和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业务处理请求;从监控管理上,形成统一的公共服务监控,对智慧城市服务平台以及不同的服务渠道各类应用进行服务可用性的状态监控、性能监控;从服务智能上,收集各服务应用、各服务渠道,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服务记录,和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记录的服务过程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分析这些数据的成效,服务的数量,服务的人群,开展大数据挖掘和分析,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主动式和智慧化的服务。